2023數位新商業論壇:商業模式大革新—保持彈性、積極跨界,變動時代找出新商模

隨著科技推陳出新、大環境持續演進,人們的生活、工作正被快速重塑,商業形式和本質也不斷變化,從生產到消費、員工到組織、競爭到發展、價值到創新,所有關係都需要被重新定義。由《數位時代》與媒體集團旗下學習平臺《新商業學校》共同舉辦的首屆「數位新商業論壇-商業模式大革新」,特別邀請遠從荷蘭連線參與論壇、著有《商業模式轉型》和《設計一門好生意》等全球熱門暢銷書的 Business Models Inc. 方略執行長 Patrick Van Der Pijl,以及來自BCG、iKala、中國信託銀行、Maktar、全家便利商店、IKEA和大武山牧場等各領域的八位專家,和在場300位與會者,分享看懂創新商模、找到市場突破口的方法。

價值創造的方式隨環境變化,企業要保持彈性

面對AI浪潮席捲,產業典範高頻率更替,商業的形式和本質也必須跟著重新定義。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:「最大的破壞力和下一波領先者,通常來自當下的雷達螢幕外。」企業面對的機會與挑戰,如同硬幣的兩面;《數位時代》與「數位新商業論壇」將持續關注樂觀的那一面,因為那是發現與促成新商業的來源。

著有《商業模式轉型》和《設計一門好生意》等全球熱門暢銷書的Patrick Van Der Pijl首先提到,近幾年市場面臨三波浪潮,首先是「過去的常態」,企業的營收起伏為平均上下5%,其次則因為疫情影響,讓企業的成長波動高達30%,隨著疫情結束,第三波浪潮再度啟動,企業表現平均會有15%的波動,「新的概念、商模會隨著這些改變一一湧現,企業必須在過程中保持彈性,也要持續創新。」他強調,例如每個商模都有生命週期,有轉型的需要,企業應該根據大環境的變化,做出服務化、數位化、平臺化等不同形式的商模轉型。

Patrick Van Der Pijl另外指出,創新並非紙上談兵,還涉及流程、治理、投資等因素,企業在不同階段和部門,要擬定明確流程、籌集相應資源,像是在創新時,就可以思考到近期爆紅的ChatGPT,可能會是加速創新的一大利器。

強化組織韌性、培育人才,「三難」迎刃而解

全球頂尖管理顧問BCG董事總經理徐瑞廷則認為,現今企業正面臨成長、成本和轉型的三難,能擺脫三難、因應未來挑戰的企業,

捕魚遊戲

通常具有圍繞企業初心、打造強大人才優勢、構建敏捷韌性的營運模式、培育創新驅動文化、遷至現代化技術平臺和利用AI驅動價值創造等特質。

同時,面對「成長」難題,前段班企業會在高成長的市場,率先部署先進技術;因應「成本」難題,則能對頂尖合作夥伴排定合適的業務投資順序,並利用科技將支出價值最大化;針對「轉型」難題,企業應在組織、人才、文化面做出相應調整,以提高轉型成功機率。

AI將成營運日常,轉型要從產業專業出發

對於近來爆紅的生成式AI工具「ChatGPT」,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直指:「這是所有人第一次近距離與AI互動。」他進一步提到,AI是個「黑箱」,目前工程師仍在積極研究、了解AI如何產出呈現的結果,在此情形下,

富遊娛樂城

「可解釋性」就變得相對重要;同時,在大眾都對AI有近用性後(容易使用的程度),又衍生資安問題,「新技術問世會產生新商模,AI正在重構產業價值鏈,要解決哪些問題、新商模該如何設計,包括『可解釋性』、『資安』議題都會是商機所在。」

程世嘉認為,

金旺5298娛樂

未來把AI會和水電一樣,成為企業營運的一部分,但企業要轉型,不能從AI出發,一定要從自身的產業專業(Domain know-how)出發,讓AI協助找出加值的新商模。

中國信託銀行尋求科技解方,以體驗創造差異化

「現在是金融業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。」中信銀數據暨科技研發處資深副總王俊權口中的「好」,是指科技進步帶來了多元創新;至於壞,則受到科技模糊產業界線影響,讓不同領域的業者,都能來分食金融產業,挑戰加倍。

王俊權強調,要是企業無法做出如同Tesla、Uber等顛覆創新,不如從日常業務中,利用科技優化消費者體驗,以獲得商模轉變的可能。而從金融發展的歷史來看,中信銀對於科技驅動的改變並不陌生,近期,中信銀便發展AI理財助手,讓客戶將不敢和理專說的話,對AI助理傾訴,「有投入就會有產出,能以客戶為核心,解決大小問題,提供更佳的體驗。」

從B2C、B2B到D2C,

TFG體育

Maktar深耕日本、帶動業績成長

以口袋相簿、備份豆腐聞名日本市場的Maktar,2014年創業至今,經歷了B2C、B2B和D2C等不同商業模式。Maktar創辦人陳良信笑稱,起初Maktar走B2C模式,

威樂娛樂城

卻發現買方仍是傳統採購思維模式,會從功能、價格、速度等因素考量產品,不適合以「減法哲學」做為設計核心的Maktar產品線。

隨後,陳良信便將軟硬體開發成果作為方案授權給大企業,進入B2B模式,雖然人力少、量大,但他認為,除非能開創新商品、新方案,否則無法長久,因此再走入D2C模式,透過官網、電商平臺、團購、直播等方式直接與消費者交易。近三年來,Maktar在日本的業績快速成長,已是臺灣三倍大,陳良信歸納,雇用在地人才、真正落地並加強行銷,是Maktar的成功關鍵。

快對應加慢工活,全家便利商店玩出行銷新高度

全臺首間將紙本點數數位化的全家便利商店,向來擅長從數據挖掘消費者習性,進而提升商品的銷售。商品本部副本部長陳菀揚透露,全家將行銷模式拆成「快對應」和「慢工活」,快對應包括「科技對應」和「降維打擊」,慢工活則有信號、信仰兩大策略。

以「快對應」的科技對應來說,全家推出在鮮食過期前七小時提供折扣的「友善食光」機制時,為了方便消費者找到折扣產品,也做了友善地圖,地圖被模組化後,還能發展出聯名、防疫新生活等各種地圖。至於「慢工活」的信仰部分,近年全家依據不同人設,與滴妹、千千等網紅合作,推出相應商品,以建立與消費者間的信仰關係。

IKEA宜家宜居推出以租代買新商模

你的家具是買的還租的?在ESG當道的時代,跨國居家用品零售品牌IKEA宜家家居,推出符合循環經濟精神的商業家具「以租代買」新商模。IKEA宜家家居北亞區創新經理戴以樂解釋,

QT電子娛樂城

一直以來,IKEA都希望成為市場上最創新、敏捷的家具公司,為了達到目標,IKEA內部歡迎同仁拋出任何新想法,外部則會積極與不同企業合作,同時也會在公司舉辦各種創新活動。

事實上,此次拋出「以租代買」的想法不算新穎,但想在家具產業推行卻有困難。因此,IKEA透過辦理線上工作坊蒐集意見,並與臺北101、臺電合作,協助布置臺北101的35樓辦公室、整修臺電的員工餐廳後,確認了可行性,再於去年11月,正式推出以租代買模式。

數據養雞、創新行銷,大武山牧場顛覆傳統

原先經營傳統養雞場的大武山牧場,在一次前往日本的員工旅遊中,發現相較臺灣人,日本人普遍敢生吃雞蛋,原來是日本以科技化、規模化的方式營運牧場,讓人們能吃得安心。有鑑於此,2007年,大武山牧場正式成立,致力打破傳統盤商收購雞蛋的模式,打造一條龍規模化策略。

大武山牧場科技營運長魏毓恆解釋,大武山讓雛雞在物聯網智慧牧場、專業獸醫環伺和精準飼料餵養的環境下成長,接著透過嚴格的洗選包裝品保把控、冷鏈物流直送通路,最終送到消費者手中。而為了建立品牌價值,大武山也積極與法朋烘焙、將來銀行合作,推出聯名商品和異業活動,「我們的精神,就是要用大武山的蛋,為人們開啟美好的一天。」

從中國信託銀行、Maktar、全家、IKEA到大武山牧場,都是在變動環境中,保持創新、積極展開異業合作,試圖尋求各種新可能。對企業來說,現今所有商模的創新,都是跨界的一部分,與其閉門造車,不如走出舒適圈,和不同行業交流、學習,一方面持續突破、創新,更重要的是,或許會從許多現存的商模中,發現新驚喜、迸出新思維。

文章源自於數位時代,